乡村文化
文化的根越深 乡村的景越美
乡村文化 2017-07-06 10:47:39   |   来源:金华新闻网   |   孙武斌 【打印本页】

  有一种真挚的情感叫思念,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乡

  对于步入现代文明的人来说,乡具有特别的意义。在乡村,拥有最真切的感受———这是一种对已经逝去的文化岁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而文化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特定的文化形态一旦形成,便渐渐积淀成为一种文化记忆。这种文化记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编织起人的文化成长之路,甚至伴随人的一生,挥之不去。

  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一朴实的描述,把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如此形象而又具体地呈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而承载这一文化象征的,正是自2013年以来在全省开展的文化礼堂建设工程。

  2013年以来,永康市从建设乡村精神文化地标入手,积极为农民打造精神家园,文化礼堂让人们身有所栖、心有所寄。4年多时间,124家捎着家常味、带着泥土气息的文化礼堂,已成为乡村的精神文化地标,为我们守住乡土、传承乡风、留住乡愁。

  一

  “乡村的山并不算雄伟却绝对秀美。它们虽没有北方高山大川的雄阔,没有怪石突兀的奇特,却散发着一种韵味长久的洒脱与腼腆……”

  这是永康籍一位作家发在个人博客上的文章:虽然离开家乡多年,却时常梦回这片沉醉的沃土,她的瑰丽与灵动让我无法忘记;她的素雅与祥和总惹人遐思。那儿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已被绣成一幅浓淡适中、清丽婉约的水墨画,放进我的心里,从此再也无法割舍。

  而今,当他再次踏上儿时的这片乡土时,欣喜地发现,那些曾经光着脚跑进跑出的泥草房子,又回来了;村舍之间,一派青砖黛瓦,雕花梁、廊桥阁,静立于绿水之间,使这些屋舍更添水墨气息。

  浓厚的过去,不仅让离家返乡的游子乡贤回味无穷,满眼晶莹,也使文化礼堂成为美丽乡村的“三个标配”之一(一口波光潋滟的池塘、一座其乐融融的文化礼堂、一个充满温情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为最牵动人心的板块。

  据统计,4年来,永康市级财政已投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资金1500余万元,镇级配套投入1000余万元,撬动农村自筹资金超过3500万元,共计6000余万元,使文化礼堂成为乡村名副其实的“精神文化地标”。

  二

  “为人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侥幸心”“为官当以家国为重,以忠孝仁义为上”……这是在永康流传甚广的《胡氏家训》中提及的崇学、修身、为官的箴言。

  北宋名臣胡则一生为官清廉、勤政务实,为百姓所铭记,被尊称为“胡公”。他以国为重的为官准则和刚正不阿的道德风范,被逐渐积淀为胡氏家族的家规家训。如今,在永康市古山镇胡库村文化礼堂中,《胡氏家训》不仅在胡氏后人中代代相传,也规范激励着一代代永康人的言行。2016年3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栏目播出专题片《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北宋名臣胡则》。

  “我们《胡氏家训》被推向全国,说明我们的家规、家训是有典型意义的,我们的祖先胡则是很伟大的,作为他的后人,我们感到很光荣。”胡库村文化礼堂讲解员胡贻甫说,一定要把《胡氏家训》好好传承下去,用“胡公精神”教育下一代,为家乡的发展出力。

  在文化礼堂里,每个人都沿着自己家乡所保留的传统习俗和民约,遵循着世代流传的行为道德规范,自觉地以“忠孝勤俭廉,仁义理智信”约束自己。春节祈福、端午节平安、重阳敬老、儿童开蒙、成人仪式等各种民族传统节日和重要节庆假日礼仪活动,挖掘出了土地背后的乡村传统文化价值。

  今年,为进一步挖掘永康古村落文化,永康开展了“醉美历史村落”征文活动,重点挖掘传统村落文化精神内核,丰富生态廊道内涵,弘扬永康地方文化,提炼一批村落的文化符号。围绕村落和历史文化、民俗活动、村歌、民谣、家风家训等,让越来越多的乡村依托文化礼堂建设平台,融入继承中华文化传统、颂扬传统文化的活动中,让正能量更多地润泽人们的心灵,让更多的人“记住乡愁”!

  三

  文化礼堂是现代人对传统的眷顾,是对本民族精神的依恋。记起“我从哪里来”。“文化身份”的确认是人的一个社会行为的基本要求,通过文化礼堂,我们找到了自己的“身份”,找到了自我。在文化礼堂中,我们体验乡愁的温暖,感受乡土的文化体温,感受到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并渐渐涵养出我们走向未来的勇气与信心。

  为提升村民在精神层面的获得感、幸福感,让村民“身有所栖、心有所寄”,永康积极推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模式,通过“送文化”加“种文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激发乡村文化活力。

  去年以来,该市充分整合文广新局、党史办、妇联、文联等20余家部门的优势资源,共组织文化活动进礼堂232场,培养文艺带头人112名,培育农村文艺团队142支;举办各类农村文艺演出245场,形成“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

  晨光初上,山林尽染;清露晶莹,映彩藏霞;文化礼堂,大美乡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村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6057604号-2

www.cunzhiwang.com   主管单位:北京华夏百科信息技术研究院   主办单位:村志文化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万柳桥宝隆大厦   邮编:100073   联系电话:010-56141205   58427616

技术支持:北京欣闻天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