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志编修
七人主编妙解史志精品
村志编修 2017-06-23 09:58:59   |   来源:山西新闻网 【打印本页】

  

 晋祠傅山纪念馆

  

傅山楹联

  《山西省志·楹联志》(简称“山西省楹联志”),作为我国第一部纳入正史的楹联艺术志,由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编纂,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和山西各地楹联组织共同收集编写,历时3年半,现已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小小对联,也能进入皇皇史册?其意义和价值何在?请听山西楹联志七名主要编纂者的激情回顾。

  可鉴可品 可读可存

  李茂盛(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山西省楹联志总编)

  《山西省志·楹联志》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这是山西“塑造美好形象、实现振兴崛起”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山西乃至全国联界的一件大事、喜事!

  《山西省志·楹联志》按照当代志书的体例和规则记述,是山西楹联孕育和发展历史的系统记录,也是山西楹联现状和贡献的客观记载。第一编《对联》,分别为名胜联、行业联、节令联、喜庆联、挽联等;第二编《山西特色联》,分别为关公联、五台山佛教联、平遥古城联;第三编《平水韵》《半九亭集》;第四编《楹联组织与联事活动》。另有《古今联家》《大事编年》,最后为附录。由于严格用志体编纂,横到边,纵到底,洋洋170万余字,将近两千年的楹联演变发展汇集一宗、跃然纸上,足见其全其大,其成其伟。

  《山西省志·楹联志》,由著名书法家兼山西楹联协会名誉主席赵望进任主编。在他主持下,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与各地市协会协作,收集、整理了海量的楹联资料,经过精心编纂和反复修改,终于在2016年上半年拿出送审稿。之后,又经过省志办专家编审、中华书局终审,最终按期面世。

  该志史料翔实,编排科学,表达顺畅,装帧精良,充分展现了山西作为楹联大省恢弘深厚的文脉和楹联界藏龙卧虎的人脉。书中所载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体现了联语独立性和包容性的统一,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通俗性和高雅性的统一,严肃性和娱乐性的统一,不失为一部楹联创生历史、联语独特艺术和方志标准体例有机结合、深度融合的良志佳品。

  联坛拾趣

  季陵对句惊名儒

  王之涣,字季陵。他从小聪敏,但自由散漫是出了名的。一日,王之涣父亲约请当地名儒李尼秋教他做学问。李先生顺口一句:“上树爬墙活像活猴子!”王之涣很不高兴,随口应答:“入池钻土真似真泥鳅。”李先生十分恼火,因为泥鳅与尼秋谐音。

  午饭时,李尼秋又出一上联:“五香熏鸡稀烂棒硬。”王之涣顺手端着一碗绿豆汤说:“绿豆熬汤翻滚水凉。”李尼秋很是惊讶。

  饭罢,他们出门溜达,看见街头挂着串串彩灯。李尼秋说:“鱼变龙,龙变鱼,鱼龙变化。”王之涣顺口成章:“官同民,民同官,官民同欢。”李尼秋先生不禁叫好,并对他父亲说:“这孩子的诗才不在老朽之下,往后定有出息!”

  “概述”的再述 “附录”的附言

  赵望进(山西省楹联志编委会主任、主编)

  《山西省志·楹联志》是山西楹联的集大成者。作为编委会主任,如何统揽全局,把涉及的要素进行合理编排,是我费了很大精力去谋划的一项工作。其中,前面的“概述”和最后的“附录”,虽然只是“穿靴戴帽”所需,我也下了很大功夫。

  一般来说,“概述”是全篇的浓缩。它是纲,是序,是述,也是论,是全书提纲挈领之笔。在写《概述》之前,我用两三个月的时间寻找、阅读有关资料。从山西楹联发展史、山西楹联特色到楹联在山西的应用,都进行了学习和研究。对山西的楹联组织、联事活动、联人状况也进行了梳理。而后分12个方面写了6万多字,定稿时浓缩为4万字。12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是:(一)山西古代楹联发展概况和著名联家。(二)山西古楹联类型多、历史长、名联多、内涵深的特点概述。(三)春联在山西的应用、发展和地域特色。(四)节令联、婚庆、寿诞、挽联在山西的广泛应用。(五)平水韵在山西的诞生及其在全国的影响。(六)全省各级楹联组织的成立、发展及其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贡献。(七)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通过各类活动,为社会服务、为大众服务的业绩。(八)山西联界开展楹联教育的经验。(九)通过大众传媒举办楹联高手电视大赛,开全国先河。(十)创办《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中华联墨》和《山西楹联网》。(十一)山西当代联家扫描。(十二)山西抗战楹联。

  编纂过程中,因为有许多价值独具的材料,不宜加入各编章节,便增设了“附录”部分。附录分6个部分:联协建设、联律择要、联论撷英、联赛纪实、联坛拾趣和联墨集萃。其中,中国楹联学会关于运城市楹联事业发展的调查报告;全国楹联高手电视大赛的现场侧记、花絮;山西、山东、广西、广东、河南、河北、湖南、湖北等8省楹联学会,联合向全国联界发出的倡议《楹联艺术要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这些内容虽如散珠而难以成串,但均在全国独具影响力。其所记录的史实,不可或缺也给人教益,所以入编。

  楹联入志 史册留痕

  孙满仓(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主席、山西省楹联志编委会副主任)

  《山西省志·楹联志》的出版,对于历朝历代的楹联艺术家来说,都是值得欣慰的幸事。这标志着楹联文化作为一个历史存在,终于被纳入人类社会活动的光荣史册!

  千百年来,楹联作为一门独立艺术,因为体量过于“渺小”,一直被视为文学艺术的“边角料”。别说是正史,就是在文学史、艺术史或文化史中,也难见其踪影。

  其实,任何有群体参与的艺术活动,都有其发端、演变、繁盛、衰变的历史,都有其代表性人物和事件。像山西楹联史,我们不仅拥有楹联艺术最早的发明人孟昶;还有中国古代诗联创作被奉为韵律准绳的《平水韵》等。从古到今,山西楹联艺术代代传承,人才辈出,即便是现在,山西依然有数万对联爱好者,传承并光大着对联艺术!

  近年来,中国楹联学会和一些专家学者,普遍意识到楹联被遗弃于史志之外的不该,在编纂《对联中国集成》等书籍时,纷纷张开回望历史的目光。可惜所集成的,仍多为作品汇编,而非史实呈现。

  这次,《山西省志·楹联志》按照史志的体例溯源清流、正本归宗,对山西千年楹联史进行纵横分类、整理编纂。

  这在全国是首创,也将作为一个起点,激励广大楹联艺术家能以书写历史的责任感,书写楹联艺术发展的时代篇章!

  是史料库,也是工具书

  秦瑞杰(山西省楹联志副主编)

  《山西省志·楹联志》与其他志书比较,具有以下4个显著特点:

  一是作为地方志,体现了一般史书所应该具有的要素。即:对山西楹联发展历史的叙述脉络清晰;史料收集丰富饱满;门类划分科学完整;历代名作精致隽永,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研究史料。

  二是作为国粹艺术,山西楹联志提供了系统的历史和创作知识,有着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示范性和实用性。可以说既是一本历史资料,又是学习楹联创作的工具书。

  三是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山西楹联志还充分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重视了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融合,收入了大量新人新作,体现了楹联文化建设的时代主旋律和核心价值观。

  四是作为新时期山西文化建设的一项新成果,如实记述了山西楹联艺术家协会成立十几年来,队伍不断壮大、影响不断扩大、作用不断加大的发展态势和勃勃生机。

  山西楹联志的价值分析

  马长泰(山西省楹联志副主编)

  《山西省志·楹联志》作为山西历代楹联艺术家书写的历史,具有以下几方面价值:

  一是史学价值。人类社会发展史,是由组成社会各方面的人民群众创造的。文学艺术作为历史的一面镜子,也必然具有史学价值。山西楹联志所收录的大量作品,均从艺术角度,为山西社会发展史提供了大量珍贵而鲜活的历史资料。如明末重臣临猗乔应甲的《半九亭集》,有许多时政联,都能让人看到明末朝廷腐败、官逼民反的历史事实。

  二是文学价值。楹联是文学家族的重要成员,但正史记载少,文学史记载更少。山西楹联志作为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楹联史志,其闪烁的文学艺术之光,不仅为文学殿堂增添了不少光彩,也将从历史责任的高度,激励楹联人创作精品,丰富人类的文学宝库。

  三是联学价值。楹联作为独立的文体,在声律、对仗、修辞、结构、语言等方面,均有其艺术特征。本志所收录的对联,尽管因时间紧任务重仍存在一些疵漏,但总体是好的,对今人对后人而言,都是联学方面的宝贵资料。

  呕心沥血打磨史志精品

  崔仰霞(山西省楹联志常务副主编)

  《山西省志·楹联志》编纂工作,从2012年6月22日召开首次筹划会,到2016年12月完成全部编修工作,历时3年半。

  编纂楹联志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为此,省楹联艺术家协会专门成立了编纂办公室。为保证编修进度,我们建立了例会制度,及时汇总工作成果,部署下一阶段任务,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这期间,有些老同志不会使用电脑,提供的大量资料都需要进行录入与校对,我主动承担起了这个任务。像郭华荣老师提供的清代《启蒙四声修编一百六韵》,整本书都是繁体字,文字录入及校对非常费神。我和办公室的同志们,没有把困难当负担,而是看作自我提升的机会,逐字录入与勘校。遇到复印稿或手写稿模糊不清之处,反复多方求证,力图做到字字准确。可以说,编修工作虽然琐碎、繁杂,但我一直保持着饱满的热情,也只有这样的热情,支撑着我以严谨、踏实、任劳任怨的态度,按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编修工作。

  三大特色构成鸿篇巨制

  王仰东(山西省楹联志总纂)

  《山西省志·楹联志》篇幅宏大、体例完备,运用述、志、记、传、图、表、录七种体裁,采用“章节体”和“条目体”相结合的体例编纂,以篇、章两层分门别类,用节、目记述具体事项。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文字简约,堪称一部上乘的志书佳作。

  该志书有三大突出特色:

  其一,乡邦特色突出。全志收录了山西省境内主要名胜古迹的古楹联万余副,各类新编对联5000余副,可以说是千年佳作尽入囊中,三晋特色如醋飘香。

  其二,时代特色突出。全志收录了近年来,山西联界以武圣关公、平遥古城等为主题,开展各类征联活动的获奖佳作,可以说是将古典艺术和时代新风熔于一炉,美不胜收。

  其三,人文特色突出。志书专设《古今联家》一编,收录了上起唐代王勃(650-676),下迄2014年的山西古今著名联人406名。可以说是人文荟萃、星河璀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村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6057604号-2

www.cunzhiwang.com   主管单位:北京华夏百科信息技术研究院   主办单位:村志文化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万柳桥宝隆大厦   邮编:100073   联系电话:010-56141205   58427616

技术支持:北京欣闻天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