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通今
安徽地理志:千古青弋江
博古通今 2017-06-23 10:53:43   |   来源:合肥晚报   |   赵东云 【打印本页】

  

 青弋江沿岸风光——章渡吊栋阁

  

 薄雾中的青弋江

  

 青弋江沿岸的老街

  

 “中华第一祠”翟氏宗祠

  从黄山北侧的崇山峻岭之中,有一条溪流,涓涓的溪水向东北方逶迤婉转,曲曲折折,穿过皖南地区的山地、丘陵和平原,最后注入浩瀚的长江。这就是长江下游最大的支流——青弋江。

  神秘的源头

  对于世代生活在青弋江两岸的人们来说,青弋江无疑是他们生命中的一条最为重要的河流,但是,倘若你要问他们青弋江的源头在哪儿,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回答得出。

  这也难怪,一般河流的源头,多在人迹罕至之处,正如我们过去长期对长江、黄河的源头存在模糊认识一样,青弋江沿岸的人们难以说出青弋江的源头也就不足为怪了。其实,关于青弋江的源头,不要说普通百姓,甚至连一些专业工作者都存在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泾县志》述及青弋江源头时称其“源出石台县和黄山北麓”,这显然在文字上来了个模糊处理,众所周知,黄山脚下溪流众多,如此用语等于并没有明确指出究竟哪一条是正源。诚然,在过去数十年间,人们似乎约定俗成地以为青弋江“源出石台县和黄山北麓”,并以此估算出青弋江的河流全长为275公里。

  但是,到了1986年,情况发生了变化,那年8月,安徽省徽州地区水电局水利志办公室为了修水利志而专门组织了一批人,对青弋江上游河道进行了实地勘查,根据“河源惟长”的原则,结果发现位于黟县西北拜年山(海拔1137米)与黄金尖(海拔888米)之间的方坑南面的美溪河是青弋江的正源。这样,青弋江的源头算是寻找到了,它的流长也就由275公里变为309公里了。

  美溪河带着黟县特有的幽邃和芳泽从层峦叠嶂中向西北方淙淙流去,到杨家墩左侧汇入另一条流量不大的溪流;然后折而北流,至大河口处,右侧接入溪下河来水;自大河口以下称清溪河,清澈的溪流蜿蜒奔流,至于周家坦后便进入了陈水库库区。

  一座古镇,一个宗族

  古代的青弋江又称“泾溪”、“泾水”,这说明青弋江自古与“汉家旧县”泾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诚然,不仅青弋江是泾县境内最为重要的河流,在古代它所流经的石台、太平、青阳等县也部分或全部属于泾县管辖,只是到唐代天宝年间和永泰年间,泾县划出西南部分地区归属青阳,又划出大片地域另置太平县和石埭县(今石台),所以,当时把青弋江称为“泾溪”、“泾水”是贴切的。

  在太平境内的沿江两岸,历来以湍急的江流和幽深的峡谷见称,唐代诗人杜荀鹤把这一带山水与世外桃源般的武陵溪相提并论,他在诗中写道:“麻溪清澈底,似入武陵溪;两岸山相向,三春鸟乱啼。”龙门古时为一方山水胜景,历代《宁国府志》和《泾县志》对此均有提及,难怪李白当年选择从此处西上黄山。

  严格意义上说,青弋江是在汇入舒溪、麻溪之后才始得其名,而在唐代和北宋称为青弋水,到了南宋才正式有青弋江之名。从太平的龙门碧绿的江水东流约7公里骤然折而西向,不久便到了泾县境内的陈大坝。

  陈村大坝紧临桃花潭镇,桃花潭镇古称南阳镇,后称水东,建国后先后称水东乡(公社)、桃潭公社、陈村乡(镇),上个世纪末,陈村才更名为桃花潭镇。桃花潭镇是一座浸润着浓郁历史文化色彩的千年古镇。古代国人多聚族而居,而此地望族无疑是水东翟氏。在桃花潭镇一带,多数历史建筑和遗址都与水东翟氏有关。如今依然留存的文昌阁和谪仙楼皆由翟氏族人出资兴建。

  规模宏大的翟氏宗祠总建筑面积达6700平方米,被有关专家称为“中华第一祠”。宗祠有前厅、天井、享堂和寝楼等构成,建筑梁柱多采用银杏木、红木等名贵木材,木石结构件均做工精细,雕刻精美。祠中曾藏有历代帝王将相、地方官吏所赐名匾108块。大门上有“江南名族”横匾,享堂中悬“忠孝堂”三字红底金字木匾,堪称声势显赫。翟氏尚节义,重教化,明清两代出了不少科举士才。

  言及翟氏人物,不能不提及清代中期的翟金生。与著名学者包世臣同时代的翟金生酷爱金石,有感于宋代毕昇铸造泥活字,于是率领四个儿子“调泥埏填,磨制成章”,穷一生精力,制作出10万余胶泥活字。翟金生用这种活字排印《水东翟氏宗谱》、黄爵滋的《仙屏书室初集诗录》等书,所印书籍质量堪与木版印刷相媲美。据说,当年逾古稀的翟金生看到用自己制造的泥活字印刷出的书籍时,感慨万千,当即赋诗一首以抒发心志,“一身筹活版,半世作雕虫;珠玉千箱积,经营卅载功。”翟金生所铸的泥活字如今已珍藏在安徽省历史博物馆,并被该馆视为镇馆之宝。

  曾经辉煌的州府

  茂林河与青弋江交汇处的溪口大坝,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为陈村灌区枢纽工程。自溪口以下,青弋江流进了安吴、章渡境内。

  安吴的焦石村一带曾是古安吴县县治所在地。安吴县自东吴时期设立,历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方才废弃,前后绵延400余年。其实,在此之前,泾县西乡早已设立了陵阳县,于是,在古代泾县地域上就出现了三县并置的局面。

  如今安吴古县城早已消逝,据说古城基址被湮没于青弋江的沙洲之中,但安吴市、安吴渡的名称存留久远。安吴还是正宗宣笔的重要产地。据说秦国大将蒙恬曾来到泾县,为书写战报上报秦王,他用兔毛作笔头制成毛笔,由于泾县古代属于宣州管辖,故后人称这种笔为“宣笔”。当然,传说并不可信,但安吴生产正宗的宣笔却是真,而且历史悠久,泾县的老宣笔厂就建在安吴境内。

  章渡镇在青弋江北岸,在古代曾繁盛一时,被誉为“西来第一镇”。新四军曾在此设立总兵站;1939年初春,周恩来同志视察新四军军部就是乘船到章渡,然后再前去云岭的;新四军撤离云岭后也是经过章渡前往茂林地区。

  公元620年,唐王朝在章渡设立猷州,管辖泾县、安吴、南阳(陵阳)三县,州治设在大宁山前(今章渡万家园),以龙门人左难当为刺使。左难当在此与辅公祏的军队发生激烈战斗,并在战斗中逐渐成长为一员骁将,后来,左难当从唐太宗李世民出征前线。猷州存在的历史非常短暂,625年(唐武德八年)即废。但猷州的设立说明当时章渡一带在军事和战略地位上相当重要。

  章渡的老街独具特色,其临江房舍筑于江水之上,以坚实的硬木为支柱,并铺上木板与堤岸齐平,上实下空,俗称“江南千条腿(亦称吊栋阁)”。如此类似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木结构建筑在江南一带实属罕见。在丰水时节,远远观望吊栋阁,滔滔江水之上静静伫立着连绵的屋宇房舍,似巨轮泊岸,不失为一大景观。章渡老街很值得走一走,看一看,行走在青砖、灰瓦、马头墙和条石构筑起来的悠长街道,感受岁月存留的沧桑,对有怀旧思绪的旅人而言一定是一种难以忘却的经历。

  当然,青弋江沿岸还有令人神往的蓝山。当年诗人李白曾与汪伦等友人来蓝山一带游览,留下了“蓝岭耸天壁,突兀如鲸额;奔蹙横澄潭,势吞落星石。”等诗句,当时的蓝山永安寺就是根据李白的诗意改名为耸壁寺。今在蓝山及其附近有“放歌台”、“太白滩”等胜迹,均与诗仙李白有关。

  来蓝山的另一文化名人当推清代著名经学家、史学家、文学家洪亮吉。嘉庆年间,为了编纂好《泾县志》,洪亮吉不顾年老体弱,四出寻访古迹,踏勘地理山川,终于编纂成一部堪称典范的地方志。当然,他本人在游览蓝山、台泉山、茂林、黄田等地时也留下了一些诗词名篇和历史逸闻,为美丽的泾川山水增添了瑰丽的文化色彩。

  琴溪与马头镇的故事

  沿青弋江往下便来到了赤滩。据说太平军曾在此与清军激战,将士们的鲜血染红了青弋江岸边的沙滩,赤滩遂得其名。赤滩也是一座古镇,现在仍然保留有不少明清古民居。

  琴溪也是在赤滩境内的凉滩村附近汇入青弋江。琴溪的上游支流众多,主要源流为汀溪、漕溪。

  琴溪境内的汀溪、漕溪两条河流之间耸立着一座高山——旵山,“旵山夕照”昔为“泾川八景”之一,山上风化开裂的巨石上藤蔓丛生,山巅原有龙澍宫(又称龙王庙),为道教宫观,龙澍宫门上有一则对联实属妙绝:“暮鼓晨钟,惊醒尘寰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可惜民国时期龙澍宫因剿匪被完全烧毁,现仅存遗址。四十多年前,曾有人在旵山一带见过一种奇特的动物,形似长蛇,但头生犄角,行走如飞,不时现于灌木林丛之端,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鸡冠蛇”了。

  琴高山因琴高公而得名,相传战国时期赵国处士琴高公曾隐居于此,后得道成仙。琴高公“控鲤升天”之时,把炼丹所剩的药渣倒进了琴溪,顷刻间,药渣化为无数小鱼,生活在琴溪河畔的村民把这种鱼称为琴鱼。琴鱼“龙鳍果腹,长不盈村”,当地人以传统技艺烹烤,制成佐茶食品,风味独特。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盛赞琴鱼“溪鳞佳味自可爱,何必虚名务好奇”,琴鱼古时曾为贡品。

  琴高山下方古代曾经建有琴溪桥,横跨宽阔的琴溪,犹如长虹卧波,自成一景。历代名士诸如李白、欧阳修、梅尧臣、许国、施润章等都曾来此游览,琴溪优美的山水风光屡屡激起这些名流雅士的创作激情。

  青弋江在马头古镇附近出泾县境。马头镇有马头矶临江壁立,与西岸南陵县境内的鹅山遥相对峙。相传乾隆爷下江南时曾游览于此,见其形势险要,御笔题写“泾川锁钥”四个大字,后被人刻石镶嵌于马头矶上。当然这只是一则传说,事实上“泾川锁钥”四字系乾隆年间泾县知县江恂所书。

  马头矶上古有三圣殿,游人登殿,“如骑天马而控上流”。矶下有深潭碧水,“潭虽小,可容十艇相荡。”明末清初,皖南抗清英雄金声等人被清兵俘至马头矶下,他的学生江天一有意与老师同时投水殉国,金声慨然叹道:“大丈夫死当令天下共见之!”铮铮铁骨,令人敬佩。

  马头镇始建于宋元,兴盛于明清,鼎盛之时,商贾云集,舟船齐聚,经济繁荣,堪称一方名镇。昔日的马头镇,除三圣殿外,尚有观音阁、地老楼、百岁宫、仙姑庙、显名寺等宫观庙宇,彼时此地香烟缭绕,钟鼓常闻,江河流韵,古风悠长。

  随着陈村水库蓄水,青弋江上游来水骤然减少,依赖水运的马头镇渐渐衰落,如今,昔日古镇成为一爿被遗忘的角落,但古镇店铺、客栈、民居等众多古建筑依然旧貌存留,若是进行适当的旅游开发,古镇定能再现往昔的生机和活力。

  经过马头,略显舒缓的青弋江便进入南陵县境内,以下河道基本北流,经弋江镇、西河镇、湾址、清水镇等地,沿途继续接纳漳河、清水河、青山河等河流,并与水阳江交叉相通,最后在芜湖市西南郊蒋山附近注入浩荡万里的长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村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6057604号-2

www.cunzhiwang.com   主管单位:北京华夏百科信息技术研究院   主办单位:村志文化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万柳桥宝隆大厦   邮编:100073   联系电话:010-56141205   58427616

技术支持:北京欣闻天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