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独家:田剑谈《中国村志》系列报道之二
新闻动态 2017-09-25 10:05:47   |   来源:中国村志网   |   田建海 张晓军 【打印本页】

守护文化之根 铸就华夏之魂

—— 专访华夏百科研究院院长、《中国村志》编委会主任田剑

  中华文化发展繁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做好中国地方志工作又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激发了无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今,地方志作为国之史籍文体,逐渐为人们所熟悉认识,明白了志书(地方百科全书)的属性,知道了志书“资政、存史、教化”之功能,我国各级党委、政府也很重视,不惜人力财力去投入修纂。

  但对于村志,人们似乎较为陌生。何谓村志?有何作用?怎样编修?当前面临哪些现实问题?我国的村志修编是个什么状况?2017年9月11日,带着一串问号,记者专访了华夏百科研究院院长、《中国村志》大型丛书编委会主任田剑。

  “由国家相关部门领导支持、华夏百科信息研究院发起、多家新闻文化机构参与,组成了《中国村志》大型丛书编委会。”田剑告诉记者,国家完整的方志体系犹如中华龙,应由龙首——“中国国家志”、龙躯——“省市县三级志”、龙尾——“乡志”共同组成。

  《中国志》的“世纪展望”

  村志有何作用?田剑介绍说,村志同省、市、县三级志书一样,“资政、存史、教化”乃其基本功能。村志使人们“前有所稽,后有所鉴”;盛世修志,功在当代,惠泽千秋。村志可帮助地方官员了解当地山川地貌、风土人情和人文历史。志书是考察地方地情的工具书,很多领导到地方考察都要先查看地方志

 

  不可否认,编修村志是保存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村级资料的最佳载体。就全国而言,村志编纂一旦全面铺开,必将留下体量硕大、卷帙浩繁的文化遗产,保存大量珍贵、翔实的中国社会最基层的历史资料,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文献价值。

  蔚为大观的村志乃规模最大的地域文化集群,所载事物,上可溯源历史,下至成志之日,来龙去脉,悉数记载;不少关于气象、自然灾害、矿藏、物产、水利等方面的珍贵资料,可录于志。优劣兼记,真实客观。发掘、保存历史遗存是村志存史资政、服务现实的重要切入点。通过对本地域人文历史的记述,展示本地人杰地灵的地域风情和精神风貌,是村志奉行不悖的宗旨。

  今日提倡编纂村志,实际上等于对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了一次深刻、系统的调查研究和大量的个案分析。实践证明,凡编出村志的村民和村干部已经从中找到了正确的答案。通过村志悟出了发展是第一要务,为民是执政根本,只有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共襄善举,功成名就;才能深谙鉴古通今、继往开来、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扬长避短、奋发图强这个道理。

  村落的物质与精神遗产中,不仅包括各类“非遗”,还有大量独特的历史记忆、宗族传衍、俚语方言、乡约民规、生产方式等,它们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因村落的存在而存在,并使村落传统厚重鲜活,也是村落中各种“非遗”不能脱离的“生命土壤”。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数以百万计各族根脉的传统村落的存在,中华文化的灿烂就会黯然失色。

  从方志功能来说,村志的体例谓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举凡述、志、记、传、图、表、录等皆可运用,其中就有对村庄历史衍变、物质文化、村俗文化及谱牒文化的重点记载。如果记述到位的话,一志在手,便可对村落文化起到“一叶知秋”“窥一斑而见全豹”的作用,其历史文化价值不可轻估。可以预见,村志所记的在今天看来十分常见的日常生活资料,将来很可能就是文化学者和历史学家所梦寐以求的“瑰宝”。假如我国数以百万计的村庄都厘清了自己的历史,这将使中国史学发生多么深刻的变化啊!

  村志是最具民族性的文化,在寻根问祖、追踪访亲中已经起到并正在起到巨大的作用。不妨看一看我国的城市居民以及海内外华侨,只要上溯几代,其中,大多数仍可以发现自己的祖先原先也是农民。即使上溯几代以上没找到先民,由于持久的传统和强大的农村氛围双重影响,其身上也都不难发现农民习俗和思维的印记。尽管现在有人能恣情享有豪宅和数百万美元的豪华轿车,但传统节日时,照样回归故里,掬一把黄土添坟上,烧一炷香火插坟前。毫不夸张地说,整个中华民族是在传统精耕细作农业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的,是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体的民族。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村落文化无疑是最重要的民族元素。

  村志既然是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样不可低估它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警示、借鉴作用。村志的集合是最全面、最系统的国情、地情调查,编修村志最大的宗旨是全面了解农耕文明的历史,是研究当今人们所依赖的生态资源面临问题的最好方式。从横向看,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为了攫取和维持所谓的文明,人类付出的代价过于巨大,以至于现代全世界已十分迫切地感到保护地球、保护生态、保护资源为刻不容缓的当务之要。

  而从当今社会多元发展的大视野角度,村志修编更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于促进农村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中国的乡村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实现中国乡村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融合发展,增进中国农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农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幸福生活。当今中国农村经济的崛起由东向西迅猛推进。但内陆及中西部尚且落后,不可否认的是已出现了经济上的贫富差距,也存在着文化发展的差异现象。

  如今,“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正在推动社会发展趋于平衡,鼓励向中西部开放,带动中西部开发,推行整体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因而,中国村志的整体修编工作,是全方位展示国情国力的重要补充与完善。

  2014年2月24日,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这就明示我们,要对自己国家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本性有深刻认识,应重视对它的整体考察研究,并给予一种庞大的载体对其作以宏大的展演。从中国文化大发展需要的根脉延亘来看,最好的方法就是整编村志。

  当前各地文化大发展如火如荼,注重编纂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的同时,着手整编中国地方志中最小单位的村志,以村志为载体,大力弘扬中华母体文化的精髓,借以凝聚近10亿乡民合力,进而渗透、感召数亿城市人;同时通过对乡土地情的深入调查研究,找出城乡文化差异产生和变迁的自然、背景及其规律,为文化强村、强县、强市乃至强省、强国提供基础资料支撑,意义就显得十分重要而深远。

编辑:张君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村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6057604号-2

www.cunzhiwang.com   主管单位:北京华夏百科信息技术研究院   主办单位:村志文化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万柳桥宝隆大厦   邮编:100073   联系电话:010-56141205   58427616

技术支持:北京欣闻天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