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独家:田剑谈《中国村志》系列报道之三
新闻动态 2017-09-25 10:23:19   |   来源:中国村志网   |   田建海 张晓军 【打印本页】

守护文化之根 铸就华夏之魂

—— 专访华夏百科研究院院长、《中国村志》编委会主任田剑

  中华文化发展繁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做好中国地方志工作又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总书记提出的这句话,激发了无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今,地方志作为国之史籍文体,逐渐为人们所熟悉认识,明白了志书(地方百科全书)的属性,知道了志书“资政、存史、教化”之功能,我国各级党委、政府也很重视,不惜人力财力去投入修纂。

  但对于村志,人们似乎较为陌生。何谓村志?有何作用?怎样编修?当前面临哪些现实问题?我国的村志修编是个什么状况?2017年9月11日,带着一串问号,记者专访了华夏百科研究院院长、《中国村志》大型丛书编委会主任田剑。

  “由国家相关部门领导支持、华夏百科信息研究院发起、多家新闻文化机构参与,组成了《中国村志》大型丛书编委会。”田剑告诉记者,国家完整的方志体系犹如中华龙,应由龙首——“中国国家志”、龙躯——“省市县三级志”、龙尾——“乡志”共同组成。

《中国志》的“破茧成蝶”

  村志怎样修编?田剑如是说,村志编纂不同于省、市、县志基础稳固,除需足额资金来支撑外,首先要解决好编纂组织问题。没有组织,就会一盘散沙,无头无序,无从做起。从目前某些已经编纂出版的村志来看,组织得力编纂起来就顺利,反之不尽如人意,也有村志耗时数年,乃至10多年都未能脱稿,根本原因之一即为组织工作不到位。

  从当前全国各地修村志的实践看,村志的编纂组织不外乎三种形式:一是聘请专家领衔、专家全过程参与修编。由于方志的独特体例,更兼村志在方志体系中又为新体,专业性较强,村民一般不甚熟稔,必须有较高专业知识或专业实践经验的人员参与编纂全过程。从调研、策划、篇目拟定、资料收集的指导、编写的指导、总纂等,尤其对村志素有研究的专家更为合适。这样有利于村志的体例、篇目、政治性、史实、语言等都达到或符合志书的质量标准,但不利因素是专家一般对当地村落情况不熟悉。二是聘请当地的文化人士修编,但这些人对体例掌握及语言表述上有些薄弱。三是本村人自己修编,优点是对情况比较熟悉,但修志专业能力比较低。《中国村志》丛书编委会专家们总结多年参与修编村志的实践,认为村志的编写组织应是专家领衔、村民参与相结合的形式最佳。

  至于村志的具体编纂,尽管村志古已有之,但成书量及存世寥寥,且村志作为方志大体系下一种独特志体,有一个渐趋成熟的过程,迄今尚未有方志理论的支撑。近几年,各地已经编纂出来的村志参差不齐,大多水平不高,甚至低劣,令人堪忧,不少村志没能达到起码的质量标准。究其原因,目前我国修志领域尚缺一个规范的村志编纂标准,而从事省、市、县三级志书的工作者,也都较少研究村志体例。有些从事村志编纂的村民对方志知识不甚了解,更对村志这个方志中独特的志书体例缺乏研究。如此这般,村志的质量不高也就在所难免。因而,《中国村志》丛书编委会专家学者近一年来,致力于编著一部《村志编纂手册》,旨在对各地村志的编纂有所启迪和帮助。

  目前村志质量问题,比较集中的体现在篇目上。修志之道,篇目乃要,村志也不例外。篇目设计的科学合理,修志即成功了一半。篇目乃体例的重要体现,事关志书的总体设计,犹宴席之菜谱、工程之设计蓝图,集中体现着一部志书体例的正确与否,指导着门类下各条目的资料收集与编写,同时兼有检验志书特色特质的功能。所以,应对村志篇目的设计予以充分重视,不可掉以轻心。通过翻阅现在已面世的村志篇目,不难发现某些共性问题:

  一是失之过简,有的村志缺项严重,或缺地理环境,或缺社会生活,或缺人物,甚至有的缺少事例,或概述或大事记或附录等等。一是失之过繁,有的村志篇目特细,包罗万象,事无巨细,万事万物皆收囊中,其篇目排列起来不啻一部县志的篇目。也有村志的体例值得商榷,如浙江《白沙村志》的篇目立异标新,志体设“五环”,第一环天人;第二环产业;第三环政俗;第四环世系;第五环文韵。志不设篇章而设环,据说是受了奥运会五环旗的启发。这种创新的体例究竟如何,有待学界和业界评说。

  古村志对于篇目讲究一地志,二民志,三官志,四政志,五事志,六文志,七物志,八杂志。时过境迁,现代村志篇目的设计,应考虑现代社会的特点。《中国村志》丛书编委会专家认为,现代村志的内容应大抵包括如下板块:一曰地理环境,记录村庄的由来及其沿革、地表地下资源分布、环境气候、村落古遗、人口渊源及宗系氏族等;二曰经济,记载农林牧副渔、特色产业、手工业、工商业的发展变迁情况;三曰政治,记录旧时村落的行政隶属管理、新中国成立后党、政、工、青、妇、群众团体、民间组织等各项工作;四曰文化,记载有史以来村落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及其各种活动展演;五曰社会,包括村庄民居的建设、变迁、道路桥梁、水电气暖、生活设施,民俗风情、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六曰人物,收录知名的乡贤士绅等。这六个方面,只是一个粗粗的框架,具体到每个村,应与村落的实际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个性,体现特色,斟酌调整排序先后,否则就会千篇一律,有互为临摹、雷同之嫌。

  当然,篇目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次定型,而应在资料收集及编写过程中对篇目不断检验、不断修正,直至定稿。此外,还应包括卷首、卷尾内容的设计。一言以蔽之,村志虽小,却也“五脏俱全”,应有“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

  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曾经知已再无悔,已共春风何必哀。 虔诚地呼唤风。那一刻,人与天有种神秘又真诚的交流。 光才是现实世界,而树木不过是用来反映和折射光线的间隔物。

编辑:张君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村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6057604号-2

www.cunzhiwang.com   主管单位:北京华夏百科信息技术研究院   主办单位:村志文化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万柳桥宝隆大厦   邮编:100073   联系电话:010-56141205   58427616

技术支持:北京欣闻天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