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特色
“陇学与陇南地方文化”首期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地域特色 2020-04-15 08:21:38   |   来源:原创 【打印本页】

  “陇学与陇南地方文化”首期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2020年4月6日,民盟陇南市委“陇学研究院”举办首期“陇学与陇南地方文化”学术沙龙活动。

 

  本次活动由陇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陇南市委主委、“陇学研究院”院长高天佑发起;邀请甘肃省地方史志学会副会长、市委党史研究室二级巡视员罗卫东,原陇南市文化局副局长龙青山,陇南市政协文化文史委副主任焦红原,武都区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武都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袁长流,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在读博士、武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陈郑云,武都区两水镇伏龙寺住持释果海,冲锋号诗社社长李帅帅,武都墨学社社长、中国当代墨学文化委员会主席崔壬杰,青年书画家、书画教育工作者、武都桓聿书院院长姚勇全,陇南鲁迅研究爱好者刘明永等参加沙龙活动。

  本次学术沙龙荟萃老中青三代学人,从多个视角解读新时代背景下陇学的文化思考,总结陇学传承的经验与教训,促进学界内外共同关注和探讨陇学的传承与创新、陇学与外来文化的冲突与交流、陇学建设的专业化和大众化等重要议题,并号召学界专家学者携手做好陇学发展,以及普及推广等工作。

  活动期间,高天佑院长作了题为《陇学发凡》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学科化是当代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和创新发展的结构性支撑,陇学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一,面临着时代的变革,学科化势在必行。陇右学术文化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不断汲取外来文化的养分,使得“陇学”历久弥新,充满活力,而这种虚心学习、海纳百川,见贤思齐、勇于担当的精神,正是“陇学”独具一格的重要精髓。对陇学进行区域性、集约型的研究,最终目的是为了解中国和中华民族,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及其传承发展的特点。

  活动期间,陈郑云、崔壬杰、李帅帅、释果海、姚勇全等青年学人依次作了题为《陇学文献概述》《秦文化与秦墨谈论》《陇右诗歌与邢澍诗歌管窥》《陇学与佛学浅见》《武都紫泥文化初探》的交流发言。

  高天佑在点评中肯定了青年学人在陇学研究和推广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并对下一步更好推动陇学研究指明了方向。一要进一步推动陇学研究的深入化、系统化,梳理好陇学与陇籍学者、甘肃学术的关系,梳理好陇学与甘肃文化脉络之间的关系,梳理好陇学与甘肃精神、当代甘肃发展之间的关系;二要不断扩大陇学影响力,继续开展好陇学研究,举办高层次的陇学研讨会、论坛,创办《陇学丛刊》学术集刊,创作陇学普及通俗读物;三要注重陇学研究基地建设。围绕团队、活动、文献等,推动陇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推动陇学的大众化、学科化和专业化,推出更多有价值、有前瞻性、有质量的研究成果。

  本次沙龙活动持续了近四个小时,气氛十分热烈,与会人员对什么是“陇学”、为什么要研究“陇学”、怎么样研究“陇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今后,陇学研究院将不定期举办更多更具吸引力和学术性的沙龙活动,进一步促进陇学与陇南地方文化全面碰撞,深入交流,活动内容会更加丰富多彩。

  “陇学与陇南地方文化”学术沙龙是陇学研究院重点推出的一个全新学术文化品牌,旨在汇聚甘肃省内外专家的力量,共同探讨陇学研究和发展中的理论问题,推动陇学的传承创新,进一步打响陇学品牌,提升陇学的海内外影响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村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6057604号-2

www.cunzhiwang.com   主管单位:北京华夏百科信息技术研究院   主办单位:村志文化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万柳桥宝隆大厦   邮编:100073   联系电话:010-56141205   58427616

技术支持:北京欣闻天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