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
重塑乡贤文化 弘扬主流价值
乡村文化 2017-02-20 16:33:43 【打印本页】
        乡贤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形态,它和传统文化中的亲情文化、地域文化、姓氏文化、名人文化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乡贤文化是基层治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序良俗的重要维系力量。重塑乡贤文化,弘扬主流价值,对于当前社会主义新农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乡贤文化源于中国传统社会家国一体的宗法制社会结构,是我国德治文化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反映,是传统农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乡贤文化的传承思想源远流长。在《周礼》、《孟子》、《荀子》等先秦典籍中,均载有具体的乡自治组织与管理构想,并明确提出“乡绅”作为乡村基层自治机构的核心力量。秦汉以后推行的“乡三老”制度是先秦基层自治思想的直接实现。另外,不同历史时期还有“乡先生”、“乡达”、“乡绅”等称呼。乡贤文化就是这样通过历代乡贤名流德行贡献,凝聚成民众的共同精神道德引领下,逐渐形成的。  
  总的来看,“乡绅”、“乡贤”、系指在民间本土有着崇高的德行声望,并深为当地民众所尊重信服的人。在我国传统社会,乡贤在维持地方社会有效运转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中央政令的向下贯通,还是地方民众的文化组织生活,以及各种灾荒、诉讼、杂役等等,乡贤都是中央和地方的信息传递者,对于基层社会的稳定秩序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国古代社会,乡贤的存在使得上通下达的传统社会治理“双轨制”得以有效运行。  
  乡贤之所以是乡贤,就是因为他们热心公共事务,具有比较高的道德素质和处理公共事务能力,能够造福一方百姓。在我国传统社会,一些地方的先贤祠、祭祀场、节日文化场所等等,基本都是在乡贤的带领下由民众集体完成的。另外,一些重大的地方水利灌溉、疾病防治、土木桥梁以及教育机构等等,虽然有上级政府的财力物力支持,但真正的组织者、动员者,无一不是本地的乡贤。   
  地域性、知名度、道德观,是构成传统“乡贤”的三个基本要素。这三个基本要素是基层维系力量的无形价值,充分利用这三个基本要素,既可以减少基层管理成本,又可以增加基层社会活力,既可以为底层民众做出了规范性的要求,又可以引导着当时人们的伦理生活。  
  乡贤文化积淀了我国千百年来乡村基层治理智慧,对于提升本地区民众的文化自信心、自尊心,敦厚民心、民风,激励社会向上,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作用。从历史中撷取智慧,从现实中探索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掘与实践表明,优秀的传统乡贤文化是可资利用的重要文化资源。重塑乡贤文化,弘扬主流价值,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乡贤文化的积极作用,引导潮流的时代精神及其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可以说是传统乡贤文化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的创新与发展。(高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村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6057604号-2

www.cunzhiwang.com   主管单位:北京华夏百科信息技术研究院   主办单位:村志文化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万柳桥宝隆大厦   邮编:100073   联系电话:010-56141205   58427616

技术支持:北京欣闻天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