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
一座8400年前的原始村落
乡村文化 2017-06-27 10:38:42   |   来源:化德县人民政府   |   胡晓农 李鹏飞 【打印本页】

  核心提示:我区文物考古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我区进行大规模的文物考古工作,最早发掘了察右前旗集宁路、辽中京、和林格尔土城子等古城遗址,其后又相继发掘了朱开沟、老虎山、庙子沟、三座店、白音厂汗、秦直道、陶卜齐古城、云中古城、辽上京古城、集宁路古城、南宝力高吐、魏家窝铺、二道井子、元上都等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址,还发掘了包头汉墓群、小板申汉墓、凉城毛庆沟墓地、察右后旗鲜卑墓、土城子古城墓葬、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辽耶律羽之族墓、宝山辽墓、辽祖陵、吐尔基山辽墓、砧子山元墓等墓葬。在我区大规模的考古发掘中,陈巴尔虎旗岗噶墓地、化德县裕民遗址等入围中国社会科学院“六大考古新发现”,正镶白旗北魏时期贵族墓葬、多伦县辽代贵妃墓等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通过文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区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及各个历史时期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已建立,中国北部草原考古学文化体系基本形成。  

  裕民遗址房址为圆形二层台半地穴式

   裕民遗址房址内出土的动物骨骼 

  裕民遗址

  从上世纪后半叶至今,乌兰察布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工作对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序列研究起到了引领作用,这一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谱系随之建立。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发现的石虎山遗址距今6800—6200年,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其文化内涵包含仰韶文化中早期后岗类型和半坡类型农耕文化的典型特征。化德县裕民遗址的发掘,把乌兰察布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活动时间提前了2000年左右,该遗存的文化内涵具有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特征,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同时也是内蒙古中南部草原地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迹。

  ---编者

  在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德包图乡裕民东北1.25公里处,有一座非常古老的原始落,由三面山丘环绕着,北南向缓坡,呈簸箕形状。这座距今8400年前、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古村落遗址于今年初入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6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这也是内蒙古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裕民遗址。 

  石磨盘、磨棒 

   石核

 骨锥

 陶质片状器

  出土器物5000余件

  5月中旬一天,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驱车从集宁出发,前往裕民村探寻这个古老的村落遗址。远远望去,裕民遗址坐落于丘陵山地间,东部紧邻山坡脚下的冲沟,正南向起伏连接一个小山丘,其东、西两侧为沟、坡之地。据参与裕民遗址考古发掘的乌兰察布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李恩瑞介绍,遗址中南部被冲沟侵蚀。南部山下500米处,有一条东西向季节河流。东部有2条冲沟,其中1条在多雨的季节还有少量的泉水渗出。遗址周邻的山顶、山腰均裸露出原生山石的坡面,水土流失严重。

  从遗址冲沟中的断面和探方剖面观察,这里主要分布着黄砂土、灰褐砂土、黑褐砂土。

  遗址分布于山间低凹的坡地东部,南北约80米,东西约60米,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随着遗址地表坡度向南,只见各地层堆积逐渐变厚。据李恩瑞介绍,地层厚60—280厘米不等,分为5层:第一层为表土层,第二、三层为冲击堆积形成,第四层为自然形成的文化层,包含有少量的小陶片、打制石器、兽骨等,第五层为次生土,第五层下为生土。

  “裕民遗址考古发掘共发现房址14座,灰沟1条,墓葬1座。遗址发掘出土遗物数量相对较少,主要出土于第四层的下部和房址内的填土中。共出土器物5000余件,其中大部分为石器,较少的陶器、骨器。”李恩瑞说。

  “石器主要为打制石器和少量的磨制石器,打制石器有半圆形石铲、片状砍砸器、矛形器、三角状石锥、刮削器、片状器、石叶、石核、石球等。磨制石器有磨盘、磨棒、磨石、石斧、石锛等。此外还出土了大量的石料废片。陶器出土可复原器形极少,多为较小的陶片,主要是夹砂黄褐陶、夹砂黑褐陶,质地疏松。器类简单,有圜底筒形罐、尖圜底釜、片状器、敞口罐等。骨器出土有骨铲、骨锥、骨针、骨刀、骨镰等。另外,在部分房址内,较为集中的出土了大量的动物骨胳。” 李恩瑞介绍说。

  圆形二层台半地穴式房屋

  裕民村落遗址规模不大,由20几个房址组成,房屋依地势坡状分布,大小不一,房屋直径280—400厘米,为圆形二层台半地穴式,房址中部有圆形地面灶,灶面的烧灰土堆积较高,部分灶面上放置有石块。在两座房址中发现门道,门道为长条状斜坡式。

  “从房址的建筑遗迹看,房屋存在双层立柱的保护或有保暖的功能。”李恩瑞说。在部分房址内,有多处用火的痕迹,未发现有灰坑。从出土的大量兽骨和生产工具以及器形简单、陶质疏松、陶胎厚、火候低的陶器来看,该遗址的人群具有原始性,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的生产方式。

  房址遗迹开口于第四层的灰黑色土下,此层土就是所谓的黑垆土。考古专家综合岱海、黄旗海、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等地区的环境研究成果,推断该遗址的使用年代不会少于距今8000年左右。

  据了解,在裕民遗址考古发掘中,应用科技考古的技术实验方法,有植物浮选样品分析、陶器残留物淀粉粒样品分析、遗迹土壤样品植硅体淀粉粒分析、动物骨骼样品鉴定分析、剖面环境样品光释光年代气候背景分析、人骨样品碳、氮同位素分析等。各项实验工作正在进行中。经植物浮选样品分析,初步发现有小米和蒿类籽。动物骨骼有蚌、雉、鸟、狗、狼、马鹿、梅花鹿、狍、獐、野兔、野马、野驴、野牛、圣水牛、野猪等。家畜为狗。

  出土的人骨距今8400年

  化德县位于乌兰察布市的东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与河北省张家口市的三角地带。地处内蒙古高原,阴山山脉东北部支脉的边缘地带。其北部及东北部与锡林郭勒草原相交,东南部与冀北丘陵相接。境内多山,属浅山丘陵区,丘陵与盆地、谷地、坡状高原、山间洼地相交错。境内基本无常年性河流,只有水泊、湖泊和季节河。系属北温带、干燥草原地带。土质多属微碱性和砂质土壤,还有部分粘土和胶土,其中黄砂土、褐砂土分布最广。天然草场植被比较丰富,适宜半农半牧。

  据自治区文物考古专家介绍,2010年,在配合集通铁路复线工程建设中,考古调查意外发现化德县裕民遗址。2014至2016年,由内蒙古考古研究所、乌兰察布市博物馆、化德县文物管理所等单位联合发掘。发掘总面积约3750平方米。项目协作单位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学技术中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南京大学地质与海洋学院、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等。

  “该遗址被确定为距今8400年左右,属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一种文化遗存,是内蒙古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考古学文化遗址,在中国北方草原发现这么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是比较罕见的。”专家介绍道。近期经过北京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碳十四测定,该遗址出土的人骨距今8400年左右,出土的兽骨距今8200—7800年。由美国贝塔放射性实验室碳十四测定房址出土的碳粒,经树轮校正年龄,裕民遗址为距今8400年左右,标志着裕民遗址是内蒙古现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裕民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早期,这一类的遗存分布于阴山东段以北的草原地区,填补了该地区的考古学空白,为内蒙古草原地区考古学文化序列、谱系以及生业类型、文明起源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据了解,我区下一步将以裕民遗址文化遗存为起点,探索、发现、研究与其时空相关联的遗存,寻觅北方草原地带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脉络。(图片由乌兰察布市博物馆提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村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6057604号-2

www.cunzhiwang.com   主管单位:北京华夏百科信息技术研究院   主办单位:村志文化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万柳桥宝隆大厦   邮编:100073   联系电话:010-56141205   58427616

技术支持:北京欣闻天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