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
乡村美景入画来——遂昌县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 2017-06-15 16:28:49   |   来源:浙江日报   |   程 航 王海军 【打印本页】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昔日陶渊明笔下如梦如幻的桃花源,如今却成为星罗棋布于平昌大地的真实田园,旖旎风情,随处可见。

  “十二五”期间,遂昌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通过“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六边三化三美”等重点工作推进美丽乡建设,2011年,遂昌荣获全省首批美丽乡创建先进县。为巩固建设成果,今年,遂昌县委、县政府提出,要“以‘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为最大抓手,打造精美乡村”。

  定位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浙江省生态屏障地区的遂昌,感知责任,秉承使命,人人主动变身美丽使者,把生态环境视为永续财富去经营,视这场行动为践行“两山”重要思想的检验行动、抓细抓小抓长效的全民行动、变“要我干”为“我要干”的自觉行动,掀起了一场追求美丽、创造美丽、维护美丽的美丽乡村建设热潮——

  生态为基 辟出一片净土

  如今到乡村去看“景”正成为一种时尚,乡村的宁静古拙吸引了都市人纷至沓来。

  从2013年开始,遂昌将每年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确定为“洁净家园行动日”,副县以上领导联系各自乡镇(街道),开展洁净乡村“帮扶行动”。如今,遂昌还围绕着打造“中国最洁净乡村”的蓝图,以“六边三化三美”、小城镇综合整治、剿灭劣Ⅴ类水等行动为载体,打出了“洁净革命”组合拳。如今,建设最洁净的“五美遂昌”成了遂昌群众共同的理想。

  洁美如画。青山绿水、白墙黑瓦……行走在长濂村,宛如走进一幅山清水秀、村容整洁的美丽新农村画卷。然而谁能想到,就在十年前,这里还是人们口中的“猪粪村”。

  早年,村民们穷得叮当响,没有营生出路就靠砍树和养猪卖钱,导致村里的树越来越少,猪粪越来越多。每每人还没到村里,就能老远闻到一股猪骚味。据村民回忆:“当时,别说是环保了,就是最基本的保护都提不上。”

  为最大化激发村民参与村庄洁化工作,长濂村每月对全村各户卫生情况进行突击检查,年终进行量化考评,总评成绩前5名的农户,每户将奖励500元。在制度的激励下,村民积极参与拆除牛栏猪棚和违建,短短两年时间就摘掉了“猪粪村”的帽子。这项制度已成为长濂村容整治的“杀手锏”。

  如今,长濂村优美的环境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而来,村里的鞍山书院、民俗博物馆每日门庭若市,农家乐逢节假日更是一房难求。2016年村民的年人均收入已提高到1.6万多元,村集体收入则达到了300万元。

  与长濂村一样,遂昌的203个行政村都制定了村规民约,将“绿化、美化、洁化”的相关内容纳入规定中形成硬约束,在村级层面形成“美丽章程”,如家门口实行三包,即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每年组织六星文明户评比等,通过一系列“紧箍咒”整治不文明、不卫生行为,提升村民的文明卫生理念。

  凭借着一场场“洁净革命”,遂昌将一个个小山村精心打磨成了一颗颗散落在山乡的珍珠,铺开了一幅“点有风情、线有风景、面有风光”的美丽乡村新格局。

  文化为要 惠及一方百姓

  农村之所以为农村,不仅因其与城市相比,具有独特的居住形态,更在于其具有特色鲜明的农村文化。

  在遂昌县相关负责人看来,保持干净整洁的村貌仅是美丽乡村的起点;守护浸润乡愁的村韵,方能避免“千村一面”。多年来,遂昌充分挖掘本地独特的历史文化,将文化元素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融入其中,全力打造“点精品、线出彩、面可看”的美丽乡村。

  来到县城周边的妙高街道庄山村,可以看到该村农房外立面墙面粉刷中融入了“孝文化”元素,让人领悟到“孝”字的真正内涵。在去往几个重点景区游玩时,哪怕不走进村庄,人们也能通过“文化墙”感受到三仁畲族乡的“畲乡风情”,大柘大田村的“茶文化”以及石练镇淤溪村《昆曲十番》和“班春劝农”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魅力。

  而随着“千村故事”的编撰、“千村档案”的建立管理规范,全县涌现出了长濂、淤溪、蕉川等35个省级历史文化村,对此,该县始终秉承“修旧如旧”的原则,坚持环境、建筑、人文有机统一,保存历史真实性,凸显风貌完整性,使得11个省级历史文化村修复完工,其余24个已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仍在修复中。古街古树古居,古色古香古韵,如今这些村成了外商、乡贤、大咖投资创业的“乡创硅谷”。

  做足了“面子”,“里子”更得兼顾。在农村人口占总人数84%的遂昌,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文化礼堂已真正成为农村百姓富足的精神家园。

  “过去大家每天吃了晚饭后就喜欢打麻将,活动单一。”文化礼堂建成三年来,担任三仁畲族乡小忠村文化礼堂管理员的吴菊香将日新月异的改变看在眼里。她回忆说,文化礼堂建成后,县里面派了老师来教舞蹈、乐器,村民们兴致越发高涨:“最初乏人问津的礼堂,如今成了人人都爱的去处。”

  从狭隘的麻将桌到宽广的大礼堂,文化礼堂为农村百姓荫蔽出一方广阔的精神天地,实现着单纯文化活动场所向综合精神家园的华丽转身。

  在遂昌,“春泥计划”正在融入文化礼堂,春泥报刊管理、春泥计划辅导员配备等被列入县级农村文化礼堂考核内容。与此同时,一支网罗了遂昌各界宣讲精英的乡村文明讲师团,自2014年走进文化礼堂以来,已成功举办300余场宣讲活动。

  有着1800年建县史的遂昌,历经文化自发、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变迁演进,传承与弘扬双管齐下,保护与利用两手共抓,探索出了一个“文化治县、文道惠民”的县域样本。

  富民为本 谱写一曲乐章

  乡村之美不仅仅囿于山水美、生态美。在提升颜值的同时,遂昌内修气质,同步实施产业植入,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勇当“两山样板、双区示范”排头兵。

  “美丽乡村不能光看看,还要产生效益,不然就是花架子。”在县委主要领导看来,美丽乡村建设最终的落脚点是促进人民增收,美丽乡村的落脚点还是要围绕人来做工作。

  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坪乡茶树坪村是“卖景致富”的先行者。每至立夏,山顶万亩杜鹃齐齐盛开,把座座大山都染成了红色,绚烂至极。

  “从2006年起,有一些游客开始跑到这里的山上看杜鹃。”茶树坪村支书黄久富见证了万亩“山中宝”迎来大市场的整个过程,他和村民开始意识到后山这片原本鲜为人知的杜鹃花,能为村民带来新变化。

  从黄久富带头开出第一家农家乐,短短十年间,该乡共有160多户直接从事农家乐经营。在这里,农民“一年买车、两年盖房”不是传说,2008年至今,该乡居民的存款量从500多万元增加到6000万元,增长超过10倍。

  高坪乡的美丽逆袭并非孤本,农旅深度高效融合,让遂昌农民走上增收致富的快车道。全县涌现了大田、尖[硬]  [娄]村、九龙口等农旅融合明星村,形成了“春赏油菜花海,夏观万亩杜鹃,秋采特色果蔬,冬泡养生温泉”的乡村旅游初步格局。2016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到95.67亿元,“山区旅游的遂昌模式”成为全国典范。

  而乡村旅游的强劲辐射力,也使更多产业收获了“绿色红利”,旅游者对遂昌各类农副产品兴趣颇浓,有些村庄的农副产品40%的买主是游客,这让遂昌的农村电商风起云涌,“赶街”“嘉言民生”等企业纷纷在遂昌各村设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让山旮旯里的茶叶、笋干、番薯干、土猪肉等农产品纷纷搭上互联网“快车”,走进大都市。渐渐地,遂昌这个有23万人口的小县城,发展起了1600余家网店,从事农村电商人员达6000余人,2016年农产品线上交易额高达11.28亿元

  满城尽带山水情怀,村村尽显美景姿态。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道路上,乡村日新月异,百姓安居乐业。遂昌以“尤为如此”的担当,生态为基、文化为要、富民为本,在美丽乡村的浩瀚历史长卷上,写下了一张“美丽乡村”的美丽答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村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6057604号-2

www.cunzhiwang.com   主管单位:北京华夏百科信息技术研究院   主办单位:村志文化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万柳桥宝隆大厦   邮编:100073   联系电话:010-56141205   58427616

技术支持:北京欣闻天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