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
丰厚村散记
美丽乡村 2017-07-10 10:18:42   |   来源:碧海银沙 【打印本页】

  

   这种晒鱼干香味诱人(黄观弟 摄 均摄于2017年6月29日 )

  碧海银沙网讯(图/黄观弟 文/常 盛 编辑/蔚 青)我采写的小文《福建村散记》,在6月21日湛江日报探秘版刊发后,关注者众,多位文友来电,探讨交流。经过网络的二次传播,网友评论也不少。

  “有空介绍我们丰厚村咯,赤坎区最北面最落后的村子了”。网友的这条留言,引起我的兴趣。有文友竟联系上丰厚村委会的黄书记,促成了丰厚村的踏访。  

   村旁的污水处理厂之一,日处理能力150立方米(常盛 摄)

   丰厚村前的田坑(常盛 摄)  

   丰厚村村巷一瞥(常盛 摄 ) 

   古榕树下面,就是污水处理厂(常盛 摄)

  村名浅显寓意深

  “丰厚”两字值千金。“丰厚”是美好的祝愿和企盼,两字涵义明确,几乎不用再作什么解释。要是当成企业品牌,绝对叫得响,满满的正能量。

  查阅资料和请教长者得知,起始时,丰厚村并不是现在的村名,而是叫“棚坳村”。据《蒋氏族谱》记载,其祖先自明代洪武年间来棚坳开村落户。顺治年间,李姓经江西——化州,一路南迁而来。康熙年间,邹姓自南海泌冲——吴川,一路迁来。也有其他姓氏,多是广府、蒲田迁徙而来。村中有十姓聚居,俗语这样称:蒋招黄李张,钟邹蔡穆杨。后来,姓氏略有变化,“蔡穆杨”换成 “欧王郑”。

  先人聚集村庄,搭棚而住,村中坑洼凹凸,村民生活贫穷,“棚坳”两字,对村庄初始时的人居状况,是一个形象的描述,村如其名。

  “棚坳”这村名坦率、粗犷,是一种原生态的质朴的美,村民想改一个叫得响,寓意好的村名。后来,村民聚集商议,变更村名,取“棚坳”之谐音,叫做“丰厚村”。这就是丰厚村名的来历,距今已超百年。

  在与村干部采访座谈时,李观球大叔向我们介绍,按族谱记载,李姓搬迁到此居住,已是三十代了。他今年73岁,是李姓的第二十六代,他的孙儿是第二十八代。

  负责编写村史的长者邹王生,今年74岁,据他介绍,邹姓迁徙到该居住,已有十二代了,他本人是第九代,孙儿是第十一代。

  丰厚委会黄国明书记介绍,该村250多户,1700多人,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耕地700多亩,林地200多亩。丰厚村是一个自然村,也是村委会,共有九个村民小组。

  丰厚村位于赤坎区的北部,属北桥街道办管辖,南与福建村毗邻,北与遂溪县黄略接壤,黄(略)丰(厚)公路贯穿村南北。村前有合流河流过,宽十多米,水深一米左右。几百年来从不干涸,浇灌两岸万亩良田。祖先筑有一条防洪大堤。堤头种有两棵百年老榕。堤坝弯弯曲曲向远处延伸,酷似一条卧龙,村民管它叫“乌龙摆尾”。

  村聚落呈长方形,周边田园,绿树簇拥,翠竹婆娑。村民的职业,以农耕为主,种植各类蔬菜,也种粮食。近年来外出打工者多了起来。村民的语言,以粤语为主。雷州话虽听得懂,但大多不会讲。

  查阅《赤坎区志》得知,“赤坎区现有百姓、福建、海萍、南方、沙湾、文保、金田、文章、东园、调顺、陈屋港等10多个城中村”。文中列举的城中村11个,可见不到丰厚村的影子。是否让“等”掉了?实地踏访该村,黄国明书记的一番话,让我们茅塞顿开。丰厚村并非“城中村”,只是赤坎区的“城边村”。

  城边村与城中村,仅一字之差,差别可不小。这个城乡结合部,目前经济发展处于低梯度,甭说与其他城中村相比,就是在北桥街道办的8个村委会中,满打满算,目前能稳坐第六把交椅,算是不错的了。 

   村巷一角,浓荫密布(常盛 摄) 

 农家庭院一角(常盛 摄) 

   文化广场旁的木菠萝树,挂满硕果(常盛 摄)  

   幽静的村巷(常盛 摄)  

   丰厚村委会办公楼(黄观弟 摄)

  “革命老区”故事多

  车子经北桥路进入丰厚村,路边竖立一个长方形路标,写着“革命老区丰厚村”。

  查阅《湛江市地名志》,没有“丰厚村”的词条,可“历史地名”有“丰厚村地下交通站”:在湛江市赤坎区西北4公里。主要活动地点在村内的邹氏和李氏宗祠。交通站建立于1940年,是中共广东南路特委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地下交通站。全村人民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在艰险的环境中支持党的斗争达十年,从来没有一个人泄露过秘密。交通站有十多人组成的交通队,在掩护特委机关,护送过往人员,购买和运送军事物资、药品,传送情报和密件方面,都作出了出色的贡献。

  踏访丰厚村那天,我们拜谒了李氏祖祠、邹氏祖祠,均在村子的西面。因强台风毁损,两个祖祠均于1996年10月重修。旧址新貌,幽静肃穆。李氏祖祠门前悬挂着“中共南路特委交通站指挥部旧址”的牌匾。旧祠堂在新中国建立前,发挥了重要作用,建国后,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

  丰厚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村民的不平凡事迹,载入了史册。在查阅《赤坎区志》《南三岛志》时,人物一章关于邹建理的介绍,对“丰厚村地下交通站”的词条有了丰富和拓展。

  邹建理(1919—1995),赤坎区丰厚村人,赤坎早期中共党员。新中国建立前,他参加游击小组,当游击队员,后任指导员。为丰厚村地下交通站开展工作,做出了贡献。

  建国后,邹建理曾担任雷东县副县长、常委、副书记,长期蹲点南三岛。在南三修筑光明围工程中,邹建理任工程总指挥。在邹建理的组织指挥下,经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1958年10月终于把南三10岛连成一个大岛。

  在南三岛,邹建理带领干部群众营造木麻黄林防风固沙,将零星的林带联接起来,营造成为长达23公里,宽1至5公里的木麻黄防护林带,被人们称为“绿色长城”。

  邹建理在南三岛工作时创造的业迹,在民间广泛流传。这次一同踏访丰厚村的摄友观弟哥,是南三岛莫村人,他说,南三岛的干部群众,对邹建理十分敬佩和感念。

  老村新传,丰厚村谱写新篇章。在村委会办公室,黄国明书记与村干部,向我们介绍了近年来,丰厚村发展的可喜变化。

  ——村民住上新楼房。“棚坳”这个旧村名,难寻痕迹。“棚”已绝迹,“坳”不再见,茅屋绝迹,瓦房稀奇,幢幢楼房在崛起。民居多为二三层的楼房,也有四五层的,最高的是五层半。汽车开到家门口。2010年起加固加宽主干道,从325国道,直通北桥路。村中十多条路巷共长4公里多,已有三分一完成了硬底化。

  ——村巷路灯亮堂堂。架设路灯从2014年三四月份开始。共架设了220多盏。安装路灯投入资金10万多元,村民出工。路灯覆盖全村各条路巷。亮灯时间,从傍晚七时至次日早上七时。入夜时分,大路小巷,一片光亮。

  ——村旁建起了污水处理厂。在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丰厚村建起了两个污水处理厂。一个是无动力的,处理能力150立方米/日。另一个是有动力的,处理能力100立方米/日。共投资200万元,于今年1月建成启用。

  位于村西南的污水处理厂,环境幽美,繁花似锦,种上了风车草、美人蕉、黄菖蒲、莎草等观赏植物,盛夏时节,花儿绽放,艳丽夺目。污水处理厂的上方,是百年老榕,盘根错节,须根落地,自成一景。树荫下,安置着健身运动器材,方便村民休闲,像个小公园似的。

  以往,村民大养其猪,猪场遍布,臭气阵阵,污水直排田园或流入北桥河。2014年后,配合市的“创卫”活动,清理猪场,不再养猪,生活废水汇总处理,达标排放。水又清,又无臭。时下的丰厚村,整洁亮丽多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丰厚村文化广场(常盛 摄)  

   邹氏祖祠,与李氏祖祠同是中共南路特委交通站指挥部旧址(常盛 摄 ) 

   李氏祖祠——中共南路特委交通站指挥部旧址(黄观弟 摄)  

   在丰厚村委会采访村干部(黄观弟 摄)

  丰腴雄厚待何时

  盛夏时节,徜徉丰厚村村头巷尾,感觉十分惬意。房前屋后,树木苍翠,浓荫密布,庭院当中,瓜果飘香。该村的村民特别喜爱在庭院栽种木菠萝,既遮阴,又挂果,情趣浓郁。时下正是菠萝蜜成熟季节,树头树梢,硕果累累,有一棵树竟挂果好几十个。成熟的菠萝蜜呈黑褐色,与幼果映衬,绿黑搭配,层次分明,煞是好看。主人不在家,树头系上绳子的两只看家狗,汪汪乱叫,生怕陌生人将菠萝蜜给摘走了。久违的狗吠声,听起来蛮亲切的。

  村文化楼旁,几行简易架子,村民正在这里摆晒红鱼干。去掉内脏的红鱼,撑开后像一把葵扇,在烈日下暴晒,散发出阵阵特有的香味,更是引人垂涎。

  这个城边村,恬静幽美,乡村风光,农耕特色,十分的明显。丰厚村还比较落后,它的身材单薄,还需长大长高。丰厚村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待发力。

  丰厚村经济建设如何上路,出路在哪,在与村干部的交流中,有这样几种思路。

  ——发挥城乡结合部优势,主动接受辐射,服务城市建设。目前,村民的职业还以种植业为主,做农的占大头,第三产业几乎未起步,发展空间很大。配合市的“创卫”, 2014年村里关闭养猪场。原来的养猪专业户占总户数的四分一,大的养猪场有2个,分别养猪2000头和5000头。拆除猪场不再养猪,腾出的劳动力,在开展城市服务方面,有许多新的作为。

  ——期盼建设项目带动。随着城市建设的拓展,项目在城边村落地也有新的机遇。配合城市建设规划,搞好征地,借助项目建设的契机和动力,推动村庄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大有文章可做。村里人期望着赤坎区中医院这个项目,能按照原来的设想,在该村与325国道交界处落地。尽管该项目尚未敲定,但已引起村民的极大兴趣。

  ——拓展观光农业,增加村民收入。丰厚村在市区周边,交通便捷,田园宽广,耕种活跃。充分利用靠近城区的优势,营造观光农业景点,成本低,见效快。改变以往农业只为收获果实的做法,种植一些特色品种,供人们前往观赏和选购,收入更可观。可与旅游部门联手合作,开辟城边村观光农业线路,并做好宣传推介工作,吸引市民前往观赏。

  在丰厚村,观光农业已现端倪。路边有好几个“到果园摘果”的广告招牌,招徕顾客,可配套服务未跟上。

  丰厚村委会的黄国明书记,今年四十出头,思路活跃,务实创新。他是湛江市农村青年创业联谊会的副会长,兼赤坎区青年创业联谊会会长。在赤坎爿创业的青年业主,许多都是联谊会成员,人脉众多,信息丰富,门路不少。那天采访时,就有两个青年老板,由区关工委郑交主任带队,一起登门,申请加入“赤坎青年创业联谊会”。借助联谊会的平台和桥梁,寻找商机,拓宽门路,推动丰厚村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无疑将产生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村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6057604号-2

www.cunzhiwang.com   主管单位:北京华夏百科信息技术研究院   主办单位:村志文化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万柳桥宝隆大厦   邮编:100073   联系电话:010-56141205   58427616

技术支持:北京欣闻天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