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史纂志
为村居更新史志 以村志记录佛山
修史纂志 2017-11-22 10:25:02   |   来源:南方日报 【打印本页】

  佛山一些村通过兴建村史馆,拉动旅游、提升村的品牌形象。图为禅城紫南村新建的村史馆向村民收集的收音机。

  佛山历史悠久,秦朝即有“南海郡”,但佛山地方志部门掌握到的村志中,大事记年代最早的是禅城区弼唐村的《弼唐村史》,其大事记是从宋朝时期的1212年开始。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2020年将开始新一轮地方志修编工作。佛山市地方志部门认为,佛山的村志编著工作也将在未来3年迎来新的热潮。而在建设文化导向型城市道路上,村志将为传承、发掘、利用传统文化提供坚实的基础信息支撑。

  据佛山各级地方志部门掌握的情况,佛山共有逾80种村志,大部分是2000年后修编完成的,在数量上位居珠三角城市前列。这些村志虽然只记录了一村历史,却依然能让人感受佛山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从微观层面把握佛山发展的历史脉络。

  多为自筹资金、自主编修

  据各区地方志部门掌握的情况,佛山已编修完成的村志超过80种,其中南海50种、顺德19种、禅城3种、三水4种、高明5种。

  2020年,国家有关部门将启动新一轮地方志编修工作。记者了解到,当前佛山市正在进行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许多村庄也在着手进行村史编修工作。

  在佛山,行政力量对村志编修的引导和强化效果并不强,更多是村居自发自觉的修编。这种“主人翁”意识,与佛山的经济发展路径一脉相承。

  编修村志的发起者,一般是村委会或者村中较有威望的老人,也有以一己之力推动编修工作的热心人士。村志编修人员,也以村中老人家为主。他们熟悉村中情况,闲余时间可以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采写工作。但由于他们并非科班出身,因此在编修过程中也会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指导,比如各个区方志办或方志科的工作人员,或者具有地方志研究背景的学者。南海一些村还会聘请专业的摄影及文字编辑团队。

  有的老人因推动编修村志等工作获得社会荣誉。如南海桂城的老人孔树,他年近八旬,用了4年时间,历经6次修改,写出了30万字的《叠滘乡志》。随后,还编写了《潭头村志》《双溪话分韵简史》《茶基村志》,宁聚村《陈氏族谱》、潭头村《陈氏聚英堂族谱》等作品。因编修村志,他被评为第六届“关爱桂城授勋人物”之一。

  有意思的是,一村编修村志,也会带动其他村修志。比如在2000年左右启动的第二轮修志过程中,南海大沥盐步镇的每一个村委会都争相编修村志,被称作“年晚煎堆,人有我有”。

  村志编修需要资金投入,一种村志的编修成本从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其主要开支集中在修编人员工资、日常调研开支以及出版费用等。修志的人员越多、时间越长,资金投入就越大。其来源主要是村委会集资和热心人士赞助。

  挖掘村落文化资源

  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村志详细记录着一座村庄的发展历程。南海区档案局方志办魏建科说,村志是记录社会发展的良好固化载体。如南海“村改居”中,部分农村变成城市社区,其经济发展、村居面貌都有了较大提升。“趋于稳定后,也需要及时将一个村庄是如何组合、归属等建制演变过程记录下来,供后人了解。”这位负责人说。

  三水洲边村的《洲边村志》,则详细地记录了这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亿元的“三水第一村”,当初村民从打磨指甲钳,到卖金属像章,一步步发家致富的过程。

  村志也如同一个微型档案馆,为人们提供查询、核对信息等功能。禅城区弼唐村的《弼唐村史》,其大事记是从1212年开始;塘头的《塘头志》,收录了本地常用草药名录。

  此外,村志在申报、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如南海桂城的《叠滘乡志》,系统梳理了叠滘十番锣鼓文化的流变。2008年,“佛山十番”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德龙眼村的《走进龙眼村》一书,重点介绍了省级非遗项目“画龙点睛”的习俗魅力。

  地方志专家颜越虎曾对佛山等地区进行调研。他在《从<白沙村志>到“珠三角现象”》一文中认为,“如果数以千计甚至数以万计的乡村志编纂出版,那么,对中国社会研究、中国国情研究的作用与价值将不可估量,对‘三农’与城镇的有关问题作出科学正确决策的作用与价值将不可估量。”

  编修村志也和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禅城区档案局副局长梁健鹰就认为,随着区域发展水平的提升,预计禅城辖区的村志数量将逐步增加。

  村志所收纳的资料丰富而全面,能够为乡村发展观光休闲旅游农业,推动农业、农村与文化有机融合,探索发展农村文化创意等工作,提供宝贵的地理人文、产业布局等信息。在这一方面,顺德、高明等区都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而挖掘丰富的村落文化资源,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已经成为佛山许多村的共识。

  村史馆成为这种共识的物质载体之一,一些村依托兴建村史馆来拉动旅游业务、提升村的品牌形象。如禅城区南庄镇紫南村的村史馆就从单纯的文字资料展示馆,变成集民俗风物、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史料馆。按照紫南村的发展规划,它将是该村构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动本土村志

  入选中国名村志

  2016年,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启动。目前,广东省已有三种村志纳入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丛书第一批村志名单。佛山也在着手组织相关申报工作。

  高明区档案局地志办已经在指导区内村庄进行名村志的申报和编写工作。南海区档案局方志办也以名村志为题做了前期调研,并向区政府提交了相关申报材料。“南海的一些名村故事讲得已经很充分,但还有一批底蕴丰厚的村等着我们去深入了解。”魏建科说,南海希望能够借助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的东风,挖掘区内更多“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村志文化。同时,南海也将以此为契机,发动更多村编撰村志。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罗琼

  记者 段思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村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6057604号-2

www.cunzhiwang.com   主管单位:北京华夏百科信息技术研究院   主办单位:村志文化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万柳桥宝隆大厦   邮编:100073   联系电话:010-56141205   58427616

技术支持:北京欣闻天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