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介绍
中国村志网介绍
http://www.cunzhiwang.com/ 【打印本页】

  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方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地方志,古称地志、地记、图经、方志等,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赓续不断地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一优良传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焕发出勃勃生机。

  党中央、国务院一贯重视编修地方志工作。早在1941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就明确规定要“收集县志、府志、省志、家谱,加以研究”,把搜集和研究地方志作为了解中国国情和地情的重要途径之一提出来。全国解放以后,百废待举,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同志又再三提倡整理和编修地方志。1957年,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把编写新的地方志纳入《十二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方案》(草案)中,并作为其中12项重要工作之一。1958年,毛泽东同志在成都主持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倡议全国各地编修地方志。1959年,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下,建立了中国地方志小组,负责推动全国的修志工作。“文革”时期,地方志编修工作中断。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地方志小组于1983年经中央书记处批准恢复活动,并改名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在此期间,全国各省、市、县也相继建立起地方志工作机构。

  为了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国务院办公厅先后于1985年4月、1996年11月发布关于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文件,对地方志的编纂原则、组织实施作出具体规定,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于2006年5月颁布施行《地方志工作条例》,将地方志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标志着地方志事业从此进入依法修志的新阶段。

  2014年4月,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存史、育人、资政,做好编修工作十分重要。五年来,全国广大地方志工作者执着守望、辛勤耕耘,地方志工作成绩斐然,这项事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谨向同志们致以诚挚问候!修志问道,以启未来。希望你们继续秉持崇高信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以求真存实的作风进一步做好地方志编纂、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2015年8月25日,国务院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指出,全国地方志事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和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按照“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党和国家对地方志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强调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全国地方志事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修志问道,以启未来。地方志工作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明确在发展改革大局中的目标任务,科学规划,积极创新,有序推进地方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加强党史国史及相关档案编修,做好地方史志编纂工作,巩固中华文明探源成果,正确反映中华民族文明史,推出一批研究成果。

  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积淀着人类发展演变的历史与文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地紧抓机遇,不断深化改革。但同时,快速的城镇化也伴随着村落文化的大量流失,一些村落甚至是历史名村相继消失,村落文化不断消亡。在探索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留住乡音、乡风、乡思,继承传统文化精华,挖掘历史智慧,成为极其重要的工作。

  为保护抢救、传承保存、开发利用宝贵的村落文化,近几年村志编修逐渐形成热潮。伴随着村志编修工作的深入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引导和规范村志编纂行为、提高村志质量,成为促进村志编修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构建地方志编修体系的重要内容,以及促进地方志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为此,华夏百科信息研究院特创办《中国村志网》,成立“村志文化研究中心”,启动《中国村志系列丛书》编纂工程,旨在全面翔实记录新型城镇化进程,调查基本村情,总结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经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中国村志网》以史志资讯发布网、史志编修指导网、史志精品展示网、史志学苑教育网为定位,旨在建设成为史志资讯宣传台、史志赛事评比台、史志文化传承台、史志编修指导台、史志研究促进台、史志成果展示台、史志网群链接台、史志事业开创台。

  我们相信《中国村志网》的开通,必将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供现实鉴戒;为挖掘保护、开发利用村落文化、旅游资源和宣传名村,延续传统文脉提供历史依据;为开展相关学术研究,探索农村发展经验提供科学素材;为满足农民文化需求,培育爱乡、爱国情怀提供学习范本;为延伸地方志工作触角,充分发挥志书的存史、资政、教化功能提供借鉴模式;为社会各界和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了解家乡、寻根问祖、再续乡情提供指引帮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6057604号-2

www.cunzhiwang.com   主管单位:北京华夏百科信息技术研究院   主办单位:村志文化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万柳桥宝隆大厦   邮编:100073   联系电话:010-56141205   58427616

技术支持:北京欣闻天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